PAC聚合氯化鋁的制備工藝與品質(zhì)控制
PAC的性能取決于其堿化度(B=OH/Al摩爾比)和聚合度。目前主流生產(chǎn)工藝包括滾筒干燥法、噴霧干燥法和酸溶一步法,不同工藝直接影響產(chǎn)品有效成分(Al?O?含量)及雜質(zhì)水平。
生產(chǎn)工藝對比
工藝類型 堿化度范圍 Al?O?含量 溶解時間 適用場景
滾筒干燥法 40%-60% 28%-30% 5-10分鐘 常規(guī)工業(yè)廢水
噴霧干燥法 70%-90% 30%-32% ≤3分鐘 飲用水、精密電子
酸溶一步法 45%-55% 27%-29% 8-15分鐘 低成本市政污水
品質(zhì)檢測關鍵指標
鹽基度(B值):佳范圍為45%-85%,B值過高會降低電荷中和能力,過低則影響架橋作用。
不溶物含量:國標要求≤1.5%,需通過板框壓濾或離心分離控制。
重金屬殘留:采用ICP-MS檢測As、Pb、Cd等,符合GB15892-2020飲用水級標準。
技術前沿:納米PAC的開發(fā)
通過微反應器控制結晶過程,可制備粒徑50-100nm的納米PAC。其比表面積達200m2/g,對微塑料、抗生素等新興污染物的吸附容量提升3倍,已在某沿海城市的海水淡化預處理中成功試用。